谁来为开放数据买单

敬告读者:本公众号运营内容为「开放数据前沿」周刊,一期一般为5篇文章,近期更新将继续不稳定,尽情见谅。

原文作者: Dennis D.McDonal

原文出处:www.ddmcd.com

图片出处:www.ddmcd.com

译者:陈嘉育

授权方式:本文根据原作者意愿授权在 CC-BY-NC 知识共享-署名-非商业 国际4.0协议下,若您的公众号或网站有广告等收益请尊重原作者意愿,不要转载,谢谢!

从Alisha Green 的《开放数据是公共记录的新表述》一文中,我们看到“开放数据”一词的定义是怎样不断演化的。Green 认为,开放数据在逻辑上是公众获取公共记录之权利的延伸,并使用了大量笔墨来论述这点,其论述的核心之一便是政府应“主动行动”而非“被动响应”:

开放数据是政府主动地将政府信息公布在网络上,它将技术进步带来的机会揉入传统的公共记录中。开放数据要求信息的主动披露,与公共记录依申请公开的系统正相反。科技使“主动行动”成为了可能:在线发布信息变得愈发容易——人们早就在线上寻找信息了。

上述语句作为理想政策的一种表述是没有大碍的,但深究起来仍有不少问题,比如:

  • “主动行动”在实践操作中具体包括哪些要求?

  • 开放数据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哪些产品或服务配套?

  • 提供可下载文件及常用格式是否足够了?

  • 是否需要为深度技术用户提供API 支持,以便他们开发可以再销售的特别工具或增值产品?

作为具有数据库和内容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,我想从实际发展为主导的视角探索这些问题,即不光考虑公共政策产生的益处,还考虑成本和效率的问题。

打个比方说,如果我们需要把统一数据提供给多个不同群组,是否可以用一个支持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所有的支持问题呢?鉴于跨组织的标准数据与标准流程过于复杂,我们是否需要开发并维护多个系统?或者,治理结构和政府资金是否允许我们迈向通用平台?

我们若想在开放数据上变得主动,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。让数据变得易于获得往往需要相当可观的成本。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如何筹措资金覆盖这些成本的问题。如同 Alex Howard 在《开放数据:就 APIs 和开放政府的辩论》一文中所指出的一样,在美国政府机构间,尚未就如何为某项数据服务增收费用达成一致的综合协定。

尽管这样,我很乐于讨论最近浮现的类似话题。将开放有关政府服务的数据所需的资源考虑进来,至少能够引起我们对资源管理效率与有效性的关注。这讨将会是一个有价值的讨论,它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才是真正更有意义的做法:

  1. 在旧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开发,以提供开放可获得的数据?或者

  2. 开发新的——并且希望是更有效的——系统来提供开放访问?

不得不说,第一个选项的完成难度太高,使得第二个选项似乎更可行。在一个传统系统里,硬件设备迟早无法满足不断膨胀的技术与社会需要。有时,我们需要果敢地抛弃老系统,重新搭建与现有基础设施关联不大的系统。

最后更新于